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健康飲食的營養愛好者,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源於自己親身經歷的”豆類覺醒”。記得三年前體檢時發現膽固醇偏高,醫生建議我減少紅肉攝入,轉而增加植物蛋白。在嘗試用黃豆替代部分肉類的過程中,我不僅三個月內讓膽固醇指數迴歸正常,更意外發現困擾多年的經前水腫在規律飲用紅豆水後得到改善。
這個轉變讓我開始系統性研究豆類,發現臺灣常見的七種豆子各具特色:黑豆幫助程序員朋友改善了熬夜脫髮問題;閨蜜用綠豆漿替代含糖飲料後痘痘肌明顯好轉;更讓我驚訝的是,長期吃素的姑媽通過”黃豆+糙米”的飲食組合,蛋白質檢測指標竟優於部分葷食者。這些真實案例促使我整理出這份指南,希望能幫助更多人解鎖這些平價卻營養豐富的”種子力量”。
目錄
豆類品種介紹:從黃豆到赤小豆的全方位解析

豆類品種介紹:黃豆—植物蛋白之王
黃豆是台灣最常見的豆類之一,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5%~40%,遠超瘦肉、雞蛋和牛奶,且氨基酸模式接近人體需求,屬於優質植物蛋白。此外,黃豆還含有大豆異黃酮、卵磷脂、鈣和維生素B群,對調節雌激素、降低膽固醇有幫助。
- 功效好處: – 補充蛋白質,適合素食者。 – 異黃酮能緩解更年期症狀,預防骨質疏鬆。 – 卵磷脂促進腦部發育,適合兒童和老年人。
- 食用禁忌: – 痛風患者需限量,因豆類嘌呤含量中等。 – 未煮熟的黃豆易中毒,務必煮透。
- 小貼士: – 黃豆可發芽成豆芽菜,維生素C含量大幅提升。 – 搭配糙米或全穀類,能提升蛋白質吸收率。

豆類品種介紹:黑豆—補腎養陰的黑色瑰寶
黑豆種皮呈黑色,富含花青素、維生素E和鐵,蛋白質含量達36%,屬於高營養密度食物。中醫認為黑豆能補腎養陰、烏髮潤膚,適合熬夜或腎虛者食用。
- 功效好處: – 花青素抗氧化,延緩衰老。 – 鐵質能改善貧血,適合女性。 – 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健康。
- 食用禁忌: – 消化不良者需少量食用,避免腹脹。 – 忌與蓖麻子同食,可能引發中毒。
- 小貼士: – 黑豆可打成豆漿,加入黑芝麻、核桃,營養更豐富。 – 搭配枸杞或紅棗,能強化補血效果。

豆類品種介紹:綠豆—清熱解毒的夏日良藥
綠豆性寒,富含維生素B群、鉀、鎂和抗氧化成分,夏季煮成綠豆湯,能清熱解暑、消腫利尿。中醫常用綠豆治療中暑、皮膚炎等熱性疾病。
- 功效好處: – 降血壓,適合高血壓患者。 – 排毒養顏,改善痘痘肌。 – 抗疲勞,緩解夏季倦怠。
- 食用禁忌: – 脾胃虛寒者少食,可能引發腹瀉。 – 避免與溫補藥物(如人參)同服。
- 小貼士: – 綠豆可搭配薏米、百合,加強祛濕效果。 – 冷藏後的綠豆湯更解暑,但體寒者需慎飲。
如果想深入瞭解關於綠豆的知識,可以參考:綠豆全攻略:營養成分、功效、禁忌、種植與料理大揭秘!

豆類品種介紹:紅豆—補血養心的紅色寶藏
紅豆(紅小豆)是臺灣甜湯的常客,富含鐵、鉀和膳食纖維,皂角苷成分能促進利尿。中醫認為紅豆能補血養心、改善氣色,適合女性生理期後調理。
- 功效好處: – 補鐵,預防貧血。 – 利水消腫,適合水腫體質。 – 膳食纖維預防便秘。
- 食用禁忌: – 尿頻者需限量,避免加重症狀。 – 未煮熟的紅豆易引發腹脹,務必煮軟。
- 小貼士: – 紅豆可搭配桂圓、紅棗,煮成紅豆桂圓粥,暖胃又養顏。 – 搭配燕麥,能提升蛋白質吸收率。

豆類品種介紹:赤小豆—利水消腫的藥食同源
赤小豆細長形,與紅豆相似但功效不同,中醫常用其利水消腫、祛濕不傷身。現代研究發現,赤小豆含豐富B族維生素和鉀,能調節體液平衡。
- 功效好處: – 利水消腫,適合水腫型肥胖。 – 祛濕排毒,改善濕氣重引發的疲勞。 – 低熱量,適合減重期間食用。
- 食用禁忌: – 陰虛津虧者少用,可能加重口乾。 – 避免與羊肉同食,可能引發上火。
- 小貼士: – 赤小豆可搭配冬瓜、鯽魚,煮成赤小豆冬瓜鯽魚湯,消腫效果更佳。 – 搭配茯苓,能強化中醫祛濕功效。
常見豆類營養分析:一表讀懂營養價值
以下表格整理了臺灣常見豆類營養分析,幫助大家快速對比:
豆類名稱 | 蛋白質(每100克) | 膳食纖維(每100克) | 鐵(每100克) | 特色營養素 |
黃豆 | 35~40克 | 15克 | 8.2毫克 | 大豆異黃酮、卵磷脂 |
黑豆 | 36克 | 16克 | 7毫克 | 花青素、維生素E |
綠豆 | 23克 | 16克 | 6.8毫克 | 抗氧化成分、鉀 |
紅豆 | 20克 | 12克 | 7.4毫克 | 皂角苷、鐵 |
赤小豆 | 20克 | 14克 | 7.9毫克 | B族維生素、鉀 |
白芸豆 | 22克 | 18克 | 3.5毫克 | α-澱粉酶抑制劑 |
鷹嘴豆 | 19克 | 17克 | 4.3毫克 | 葉酸、鋅 |
關鍵發現: – 黃豆和黑豆的蛋白質含量最高,適合補充蛋白。 – 綠豆和赤小豆的膳食纖維豐富,能促進腸道健康。 – 紅豆和赤小豆的鐵含量突出,適合補血。

豆類料理食譜:從甜湯到主菜的5道創意做法
豆類料理食譜:綠豆薏米湯(消暑聖品)
材料:綠豆50克、薏米30克、百合10克、冰糖適量。
做法:
- 綠豆和薏米提前浸泡2小時。
- 加入百合和清水,煮至綠豆開花。
- 加入冰糖調味,冷藏後更解暑。
小貼士: – 體寒者可加入生薑片,中和寒性。 – 搭配蓮子,能強化清心安神效果。
豆類料理食譜:紅豆桂圓粥(生理期暖腹)
材料:紅豆50克、桂圓10顆、紅棗5顆、燕麥30克。
做法:
- 紅豆提前浸泡4小時,煮至軟爛。
- 加入桂圓、紅棗和燕麥,續煮15分鐘。
- 適量加糖調味。
小貼士: – 燕麥能提升粥的黏稠度,增加飽腹感。 – 搭配牛奶,營養更全面。
豆類料理食譜:黑豆核桃豆漿(早餐補蛋白)
材料:黑豆30克、核桃10克、枸杞5克、水500毫升。
做法:
- 黑豆提前浸泡6小時,核桃烤香。
- 加入枸杞和水,用豆漿機打成漿。
- 過濾後飲用。
小貼士: – 核桃能增加豆漿的香氣,同時補腦。 – 搭配全麥麵包,是營養早餐。
豆類料理食譜:赤小豆冬瓜鯽魚湯(消腫利水)
材料:赤小豆30克、冬瓜200克、鯽魚1條、薑片適量。
做法:
- 赤小豆提前浸泡,鯽魚煎至兩面金黃。
- 加入赤小豆、冬瓜和薑片,煮至湯色濃白。
- 加鹽調味。
小貼士: – 冬瓜皮保留,能強化利水效果。 – 搭配茯苓,中醫祛濕功效更佳。
豆類料理食譜:鷹嘴豆番茄沙拉(低脂高蛋白)
材料:鷹嘴豆100克、番茄1顆、檸檬汁1湯匙、鹽和黑胡椒適量。
做法:
- 鷹嘴豆提前煮熟,番茄切塊。
- 混合後淋上檸檬汁、鹽和黑胡椒。
- 冷藏後食用更清爽。
小貼士: – 鷹嘴豆可搭配雞胸肉,提升蛋白質含量。 – 加入薄荷葉,能增加風味。

豆類常見問題解答
問題1:什麼豆類最營養?
從營養密度來看,黃豆和黑豆的蛋白質、脂肪和微量元素含量最高,適合補充營養。但若考慮功能,綠豆清熱、紅豆補血、赤小豆消腫,各有專長。
問題2:豆類吃太多會怎樣?
豆類含低聚糖,可能引發腹脹或脹氣。建議每日攝入量控制在50~100克,並搭配茴香、生薑等香料,減少不適。
問題3:豆類熱量高嗎?
豆類的熱量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,每100克約120~160大卡,屬於中低熱量食物。但油炸或加糖的豆類製品(如油豆皮、甜紅豆),熱量會大幅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