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小葉,説到高級食材,你腦海裡是不是立刻浮現「鮑魚」兩個字?乾貨店玻璃櫃裡那些閃著金黃光澤的乾鮑,海鮮攤上活跳跳的鮮鮑,還有罐頭裡整整齊齊的鮑魚片……説真的,每次看到價錢牌,我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氣!身為營養師,經常有客人問我:「營養師啊,鮑魚賣這麼貴,到底值不值得?吃了對身體有什麼好處?買哪種才不會當冤大頭?」今天就讓我用專業知識,也加上一點這些年「踩坑」的經驗,跟你好好聊聊這海中珍寶。別被價格嚇到,瞭解它背後真正的價值,以及怎麼聰明挑選、料理,才能真正享受到它的美好!
鮑魚營養:揭開海中珍寶的健康密碼
講到「鮑魚營養」,它絕對是海洋賜予我們的優質營養庫。身為營養師,我很喜歡分析這種營養密度高的食材。每次看到市場上活蹦亂跳的鮑魚,或是櫥窗裡閃著溫潤光澤的乾鮑,就會忍不住想:這小小的貝類,濃縮了多少精華?
表1:不同形態鮑魚主要營養成分比較 (每100克可食部分)
營養成分 | 新鮮鮑魚 (估算值) | 乾鮑魚 (發泡後估算值) | 罐頭鮑魚 (一般原汁) | 主要營養作用 |
熱量 (kcal) | ~ 90 | ~ 150 | ~ 60 | 能量來源 |
蛋白質 (g) | 高達 18 – 20 | 超高 40 – 50 | 約 10 – 12 | 組織建構、修復主力 |
脂肪 (g) | 極低 | 脂溶性維生素載體 | ||
鋅 (mg) | 非常豐富 > 3 | 極度豐富 > 10 | 中等 ~ 1.5 | 免疫、生殖、傷口癒合核心 |
硒 (μg) | 豐富 ~ 40 | 極豐富 ~ 100 | 中等 ~ 20 | 強力抗氧化、護甲狀腺 |
鐵 (mg) | 豐富 ~ 3.5 | 極豐富 ~ 8 | 中等 ~ 1.5 | 預防貧血、氧氣運輸 |
膽固醇 (mg) | 中 ~ 85 | 中偏高 ~ 150 | 中等 ~ 50 | 需適量,心血管族群注意 |
(營養師小提醒): 這張表清楚展現了乾鮑在礦物質和蛋白質上的「濃縮」特性,但熱量和膽固醇也相對提高。罐頭鮑魚雖然方便,營養密度確實稍低一些,烹調時常搭配的蠔油或醬汁也會增加鈉含量,高血壓朋友要留意整體調味。想充分獲取「鮑魚營養」,新鮮或乾貨還是首選。
隱藏的健康風險:膽固醇與鈉含量 講完美的一面,也得誠實面對鮑魚的「缺點」。鮑魚的膽固醇含量確實不算低(尤其乾鮑經過濃縮)。一份中型鮑魚(約100克新鮮肉)可能含有85-100毫克的膽固醇。雖然近年研究指出,飲食膽固醇對血膽固醇的影響,不如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來得直接劇烈,但對於已有高血脂症、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族群,還是需要控制份量和食用頻率。我通常會建議這類客人:「一個月淺嚐一兩次,一次吃半顆到一顆(視大小),細細品味就好,別當吃到飽。」罐頭鮑魚和許多預製的鮑魚料理常含有較高的鈉,也是另一個需要留意的點。所以啊,再好的東西,適量才是王道!
鮑魚的功效:不只是貴,身體感受得到的好處
瞭解了鮑魚營養的基礎,我們來談談吃進肚子後,身體可能感受到哪些正向的「鮑魚的功效」。坊間流傳很多鮑魚的神奇功效,有些被誇大了,但從營養學角度,確實有些紮實的科學依據和傳統智慧值得探討。來聽聽我的分析:
滋補強身與提升活力 這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「鮑魚的功效」了。中醫認為鮑魚性平、味甘鹹,能滋陰清熱、養肝明目、益精明目,屬於滋補強壯的食材。從西醫營養角度來看,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提供身體修復和建造的原料,充足的鋅、鐵參與能量代謝和紅血球製造,維生素B群更是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關鍵輔酶。
守護免疫力的尖兵 鮑魚富含的「鋅」和「硒」,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礦物質!鋅直接參與免疫細胞(如T細胞)的發展和功能,缺乏鋅會明顯削弱抵抗力,更容易感冒或感染。硒則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,能保護免疫細胞免受自由基攻擊,並參與調節免疫反應。充足的蛋白質也是製造抗體等免疫物質的基礎。
滋養肌膚,由內而外 鮑魚功效中,最受女性朋友關注的莫過於「養顏美容」。從營養學看,這功效是有道理的:
- 豐富蛋白質: 是構成皮膚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的原料,維持肌膚彈性和緊緻度。有時候看到皮膚鬆垮、缺乏光澤,可能與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品質不佳有關。鮑魚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很完整。
- 高含量鋅: 鋅參與皮膚修復和更新,有助於傷口癒合,也被認為對改善痘痘肌有幫助(因為鋅能調節皮脂分泌和具抗炎作用)。有些美容飲品會添加水解鮑魚蛋白或萃取物,原理在此。
- 抗氧化成分(硒、維生素E等): 對抗自由基,減緩皮膚老化現象。
- 傳統中醫觀點: 認為鮑魚滋陰,能改善陰虛導致的皮膚乾燥、缺乏光澤。
一位注重保養的熟齡客戶跟我分享過,她每季會吃1-2次品質好的清蒸鮮鮑或燉鮑魚,感覺皮膚的飽水度和光澤感會比較好。當然,這種「由內而外」的保養需要時間累積,效果也因人而異,而且要長期負擔這筆開銷確實不容易(笑)。相較之下,每天吃足蔬果、喝夠水、做好防曬,對皮膚的CP值更高。
明目護眼的輔助角色 「鮑魚殼」(石決明)是中藥裡著名的平肝潛陽、清肝明目的藥材。而鮑魚肉本身,也含有對眼睛健康有益的營養素:
- 豐富的牛磺酸: 一種胺基酸,研究顯示存在於視網膜中,有抗氧化、保護視網膜細胞的作用,可能對預防視網膜病變有幫助。
- 鋅: 參與視網感光物質的形成,鋅缺乏與夜盲症有關。
- 維生素A(視黃醇): 少量存在,但更是維持正常視覺不可或缺的維生素(特別是暗視力)。
雖然鮑魚不是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(比不上動物肝臟、蛋黃、深綠色蔬菜),但其中所含的牛磺酸和鋅,對於現代人用眼過度、長時間盯著螢幕的生活方式,提供了一種營養支持。不過,想維護眼睛健康,減少連續用眼時間、多眨眼、適度戶外活動依然是無可取代的關鍵。鮑魚算是輔助選項之一。
潛在的健康風險與注意事項 再好的東西,過量或不適合的人食用,也可能帶來反效果。談「鮑魚的功效」時,必須平衡地提醒這些:
- 痛風/高尿酸族群: 鮑魚屬於中高普林海鮮,攝取過量可能誘發痛風發作。這類朋友務必淺嚐即止,避免搭配啤酒,並多喝水代謝。
- 高膽固醇/心血管疾病患者: 如前所述,需注意膽固醇含量,控制份量(一次半顆到一顆中型鮑魚為宜)和頻率(一個月1-2次)。烹調方式避免油膩(如油炸)。
- 腎臟病患者: 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臟負擔,攝取量需嚴格遵守營養師或醫師建議。
- 過敏體質者: 對貝類海鮮過敏的人應避免。
- 鈉含量問題: 加工品(如罐頭鮑、預製醬汁)鈉含量高,高血壓、腎病或需限鈉者要謹慎選擇產品,並注意烹調用醬量。
鮑魚價格:看懂價差背後的門道
走進南北貨行或高級海鮮店,看到鮑魚價格標籤上的數字,是不是常常嚇一跳?從幾百元一顆的鮮鮑,到上萬甚至數十萬元一斤的頂級乾鮑,「鮑魚價格」的落差之大,簡直是天壤之別!到底什麼因素決定了鮑魚的身價?貴的一定最好嗎?身為營養師,同時也愛逛市場研究食材,我來幫你拆解這「貴森森」背後的邏輯,讓你花錢花得更明白。
影響鮑魚價格的關鍵變因 鮑魚價格絕非憑空喊價,它緊扣著幾個硬指標:
-
品種:王者中的王者
- 網鮑 (極品): 公認的「鮑中之王」,主要產於日本青森縣。外形橢圓,邊緣毛刺多且明顯,裙邊厚實,中間凸起像小山丘(行話叫「珠心」飽滿)。乾製後呈現深咖啡色或金黃色,紋理清晰如網。肉質最為軟滑細嫩、糖心豐富(中心呈溏心狀)、味道濃郁深邃。頂級日本網鮑價格動輒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一斤,是收藏級的珍品。我們營養師在高端養生餐單偶爾會用到,但真的所費不貲!
- 吉品鮑 (上品): 產於日本岩手縣,外形有點像元寶,鮑身較「枕頭」(厚實),邊緣毛刺較細密。乾製後顏色較深(接近咖啡色或巧克力色)。口感結實有嚼勁(俗稱『有彈牙感』),味道濃厚甘香,糖心表現也佳。是高級餐廳和送禮的熱門選擇,價格也非常高昂。
- 禾麻鮑 (上品): 產於日本,外形較扁薄、寬身,像一片葉子。邊緣毛刺長且明顯突出。乾製後顏色較淺(黃褐色)。口感相對軟滑,味道鮮甜。價格通常比網鮑和吉品鮑低一些,但仍是高端貨。

-
- 南非鮑 (中高價主流): 主要指南非孔雀鮑(Perlemoen Abalone)。近年來穩定供應市場的主力。外形大而圓,肉厚。乾製後呈深褐色或黑褐色。口感厚實有咬勁,味道濃郁帶點海水鹹鮮。品質好的南非乾鮑(特別是「糖心」足的)價格也相當高,但相對日本三大名鮑來說較「親民」(雖然還是很貴)。
- 中東鮑/澳洲翡翠鮑等 (中價位): 來自中東海域或澳洲養殖的品種(如綠唇鮑)。價格中等,是市場常見的乾鮑來源。品質差異大,好的口感也不錯。
- 大連鮑/台灣九孔等 (較經濟): 主要指養殖的新鮮鮑魚或製成的乾鮑(通常個頭較小)。價格相對親民,是日常料理或經濟型禮盒的選擇。口感較軟嫩,風味較淡雅。講究「鮑魚營養」但預算有限時,新鮮九孔是不錯的替代選擇。
-
產地:出身決定身價
- 日本野生: 頂級網鮑、吉品鮑、禾麻鮑的代名詞,產量稀少捕撈嚴格,等同於高價保證。
- 南非野生: 品質優良穩定,是高端乾鮑的主要來源之一,價格僅次於日本頂級貨。
- 澳洲/紐西蘭: 養殖技術成熟,品質穩定,有高端養殖品種(如翡翠鮑),也有大宗供應的中價位產品。
- 中國/台灣/韓國養殖: 主要生產新鮮鮑魚或加工成罐頭、干貝柱(鮑片)等,以及部分乾鮑(如大連鮑乾)。價格相對較低,是平民消費的主力。
- 墨西哥/中美洲: 主要供應罐頭鮑魚原料,價格較低。
-
規格:頭數是關鍵密碼 乾鮑的計價單位很特別,用的是「頭數」。所謂「一斤多少頭」,就是指「一斤(600克)重量的乾鮑含有多少隻」。頭數越少,表示單隻鮑魚越大越重;頭數越多,表示單隻鮑魚越小越輕。
- 極品: 10頭、20頭內(一斤10隻或20隻以內)。體型碩大,價格高昂。
- 上品: 20-40頭(一斤20到40隻)。市場主流高級品。
- 中品: 40-60頭。較常見的規格。
- 小鮑: 60頭以上。價格較低,多用於煮湯或切丁料理。 絕對記住:頭數越少(一斤隻數越少),鮑魚越大越厚,價格越高! 想買乾鮑送禮或講究排場,瞄準40頭以內的。自家食用追求CP值,40-60頭或買新鮮鮑魚更實際。
-
形態:鮮乾罐頭,價格三級跳
- 乾鮑(極品/上品): 經過繁複工藝(清洗、鹽漬、水煮、長時間反覆曬乾或烘乾)製成。風味最濃縮、口感層次最豐富(頂級的才有溏心),保存年限長(理論上越陳越香,但需專業保存)。價格最高,動輒數千元起跳。追求極致風味和送禮體面必選,但「鮑魚價格」也最驚人。
- 鮮活/冰鮮鮑魚: 保留最新鮮狀態,口感Q彈爽脆,味道清甜。價格次之,依品種產地大小差異大,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一顆都有(如大顆野生南非鮑)。最能直接吃到鮑魚原味,料理方式也多元(刺身、清蒸、快炒)。想補充「鮑魚營養」,新鮮的是好選擇。
- 冷凍鮑魚(全隻/半殼): 通常是煮熟後急凍,方便保存和料理(解凍後可直接切片涼拌或再烹調)。價格中等。風味和口感不如鮮活品,但比罐頭好些。
- 罐頭鮑魚: 最普及的形態(原隻、片裝、粒裝)。經過高溫殺菌處理,開罐即食或需簡單烹調。優點是方便、價格相對低廉(但好的品牌也不便宜)、保存容易。缺點是風味較單一、口感偏軟嫩(有時過軟)、鈉含量通常較高。罐頭鮑魚價格相對親民,是許多家庭餐廳接觸「鮑魚料理食譜」的入門磚。
- 鮑魚乾貝柱/鮑片: 將小鮑魚或鮑魚邊肉加工壓製成圓柱狀或片狀。價格較低,常用於經濟型料理(如鮑魚粥、羹湯)。要留意成分是否純正。

表2:常見鮑魚形態市場價格範圍參考 (新台幣)
鮑魚形態 | 價格範圍 (新台幣) | 主要特點與適用場景 |
頂級乾鮑 (e.g. 日本20頭吉品) | 每斤 數萬 – 數十萬元 | 風味極致濃郁、溏心豐富、口感複雜;收藏、頂級宴席、奢華送禮 |
中高階乾鮑 (e.g. 南非40頭) | 每斤 數千元 – 上萬元 | 風味濃厚、口感紮實;高級餐廳、重要節慶、體面送禮 |
經濟型乾鮑 (e.g. 60頭大連鮑) | 每斤 數千元內 | 風味尚可、口感軟硬適中;家庭聚餐、自用煮湯、預算有限送禮 |
大型鮮活鮑 (e.g. 南非活鮑) | 每顆 數百元 – 上千元 | 口感極佳、鮮甜爽脆;高級料理、日式刺身、清蒸享用 |
中型新鮮鮑魚/九孔 | 每顆 百餘元 – 數百元 | 口感Q彈、味道清甜;日常煎炒、清蒸、煮湯 |
冷凍全隻鮑魚 (熟) | 每顆 百餘元 – 數百元 | 方便料理、口感尚可;解凍即切片涼拌、紅燒或煲湯 |
罐頭鮑魚 (知名品牌原隻) | 每罐 (通常約100-200克固形物) 數百元 – 千餘元 | 方便保存、開罐即食、易於料理;家常菜、圍爐菜、餐廳快炒、經濟型宴席 |
鮑魚乾貝柱/鮑片 | 每包 數百元 | 價格實惠、增加菜餚風味;煮粥、煲湯、炒飯、羹類 |
(營養師真心話): 看完這價格表,是不是有點心驚?我必須老實說,從「鮑魚營養」的角度來看,頂級乾鮑和新鮮大鮑魚的礦物質(鋅、硒)和蛋白質濃度確實最高。但這差距是否值得你花上十倍、百倍的價格?對於一般家庭日常營養補充,高品質的新鮮鮑魚或甚至品質好的罐頭鮑(注意鈉含量),搭配均衡飲食,絕對足夠了! 頂級乾鮑,吃的是文化、是稀缺性、是極致的風味藝術,那已經超出單純營養的範疇。
購買渠道:價差也很大
- 高級南北貨行/海味專門店: 專營頂級乾鮑,有信譽保障,老闆通常專業知識豐富能提供建議,但價格也最高。
- 大型連鎖超市: 販售新鮮、冷凍、罐頭鮑魚,價格透明,品質穩定(尤其品牌罐頭),常有促銷。
- 傳統市場海鮮攤: 購買新鮮鮑魚或九孔的好地方,價格相對彈性,新鮮度看得見,但品質可能參差,考驗眼力和議價能力。
- 網路電商平台: 選擇多元,價格範圍廣,從頂級到平價都有。但風險在於無法親眼看到實物(尤其乾鮑),照片與實物可能有落差,且保存運輸過程影響品質。 務必選擇信譽良好、有實體店或明確退換貨機制的商家。買高價乾鮑,強烈建議先看過實物或找有信譽的管道。
破除價格迷思:「鮑魚價格」高就營養特別好? 這是很多人的迷思!我得再次強調:
- 頂級乾鮑的營養密度確實高於罐頭鮑: 因為它是新鮮鮑魚的濃縮體,礦物質含量超高。
- 但同樣重量下,新鮮鮑魚提供的「鮑魚營養」並不遜色: 一碗新鮮鮑魚粥的營養價值,絕對高過一小片頂級乾鮑熬的湯(雖然風味不同)。重點在於你實際吃下多少「可食部分」。
- 營養吸收率差異不大: 只要不是烹煮過度破壞營養素或搭配錯誤(如過多油脂妨礙礦物質吸收),不同形態鮑魚的營養,身體吸收利用的效率不會有天壤之別。
- CP值考量: 一小片頂級乾鮑的價格,可以買好幾斤品質優良的新鮮鮑魚!對於想補充蛋白質、鋅、硒的人來說,後者是更務實、可經常食用的選擇。

鮑魚料理食譜:在家輕鬆端出五星級美味
知道了鮑魚營養和功效,也搞懂鮑魚價格的玄機,接下來當然是動手料理啦!很多人覺得鮑魚很高深,似乎非得大廚才能駕馭。其實不然!身為營養師,我喜歡研究如何用簡單健康的方式烹調高級食材。今天就分享幾道在家也能輕鬆上手的「鮑魚料理食譜」,從奢華到家常都有,讓你把珍貴的鮑魚營養美味地吃下肚。別浪費了花錢買來的寶貝!
乾鮑處理與發泡:成功料理的第一步 料理乾鮑,最關鍵也最需要耐心的就是「發泡」!這步驟直接影響最終的口感和風味,失敗了就浪費一大筆錢。我用營養師的嚴謹態度,加上幾次差點搞砸的經驗,整理出可靠方法:
-
基礎清潔: 先用小刷子或乾淨牙刷輕輕刷掉乾鮑表面可能殘留的沙塵或雜質(動作要輕柔)。
冷水浸泡 (漫長等待): 將乾鮑放入乾淨無油的容器中,加入足量冷水完全淹沒鮑魚。蓋上蓋子或保鮮膜,放入冰箱冷藏。這個過程視鮑魚大小和乾硬程度,需要3-7天!沒錯,就是這麼久!每天記得換水1-2次(一定要換!保證水質清澈,避免產生異味)。這是讓鮑魚核心慢慢吸水回軟的關鍵。泡到鮑魚明顯變軟、邊緣可以稍微彎曲就差不多了。急不得!
-
煲煮軟化 (低溫慢工): 泡軟後還不夠,中心可能還是硬的。準備一個厚底鍋(砂鍋最佳),鍋底鋪上竹笪(防止沾底燒焦),放入發軟的鮑魚,加入足量冷水(水要一次加足,避免中途加水影響風味)。大火燒開後,立刻轉最小火(只能看到一點點小泡泡冒起的程度),蓋上鍋蓋,慢火煲煮12-24小時(視鮑魚大小和想要的軟度)。煮到用筷子能輕易穿透中心最厚處才算成功。這時可以加入處理好的老母雞、豬腱肉、金華火腿、雞腳(提供膠質)、乾瑤柱(提鮮)、薑片等一起煲,賦予鮑魚濃郁醇厚的底味。
-
冷卻定形: 熄火後,不要開蓋,讓鮑魚在湯汁中自然冷卻至室溫。這個降溫過程非常重要,能讓鮑魚充分吸收湯汁精華,口感更豐潤飽滿。冷卻後再取出鮑魚(湯汁可過濾後冷藏或冷凍,是頂級高湯「鮑汁」!),此時的鮑魚才算真正處理好,可以直接切片享用(頂級溏心鮑吃原味就無敵),或進行後續烹調(如紅燒、燴扒)。
(血淚經驗談): 第一次發泡乾鮑時,我太心急,想用熱水加速,結果煮出來外爛內硬,口感極差,幾乎毀了一顆不便宜的鮑魚… 從此學乖,發鮑魚真的只能「慢工出細活」。
新鮮鮑魚處理:快速又簡單 新鮮鮑魚(或活九孔)處理就快多了,是家庭料理的好選擇:
- 刷洗: 用硬刷子或專用鮑魚刷(牙刷也行),在流動水下用力刷洗鮑魚殼和肉,特別注意裙邊皺褶處的黑膜和黏液,務必刷乾淨(這是去除腥味的關鍵!)。
- 取肉 (可選): 用薄而硬的湯匙或專用工具,從鮑魚肉和殼連接處插入,沿著殼壁將肉完整刮下。小心不要弄破內臟囊(通常是一團深綠色的東西)。
- 去除內臟: 將鮑魚肉翻面,找到深綠色或褐色的內臟團(靠近嘴巴一端),小心地用手或小刀將其連同嘴巴一起撕除丟棄。
- 搓鹽清洗: 在鮑魚肉上撒一大把鹽,用力搓揉數十秒(去除粘液和殘餘雜質),然後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。處理好的鮑魚肉就可以直接料理了。

經典五星級食譜:在家複製高級餐廳味
-
清蒸鮮鮑魚佐檸檬醬油 (極簡原味)
- 材料:新鮮鮑魚處理乾淨、薑片、蔥段。
- 做法:
- 鮑魚殼刷洗乾淨,將處理好的鮑魚肉放回殼中(或直接放盤子上)。
- 放上幾片薑、一段蔥。
- 放入蒸鍋,大火燒開水後,轉中火蒸5-8分鐘(視鮑魚大小,千萬別蒸過頭!否則會變橡皮擦)。
- 取出,撿掉薑蔥,倒掉盤中多餘水分。
- 淋上少許薄鹽醬油,擠上幾滴新鮮檸檬汁或搭配現磨山葵泥(wasabi)。
- 營養師點評: 最能保留鮑魚營養(尤其怕熱的維生素B群、礦物質)和原味的做法。無額外油脂,低鈉(注意醬油用量),清爽健康。吃得到新鮮鮑魚的Q彈鮮甜!簡單卻最能體現品質。
-
蠔油扒鮮鮑 (經典港式風味)
- 材料:新鮮鮑魚處理乾淨切片、青江菜(或其他時蔬)、蒜末、薑末、蔥段;蠔油、醬油、糖、米酒、太白粉水。
- 做法:
- 鮑魚片用少許米酒、太白粉抓醃一下。
- 青江菜洗淨燙熟,瀝乾鋪盤底。
- 熱鍋冷油,爆香蒜末、薑末、蔥段。
- 放入鮑魚片快速翻炒幾下至變色捲曲(約20-30秒),立刻盛出備用(避免過老)。
- 原鍋加入適量水(或高湯)、蠔油、一點醬油、少許糖煮開,試味道調整。
- 用太白粉水緩緩勾薄芡。
- 將醬汁淋在鮑魚片和青菜上即可。
- 營養師點評: 經典下飯好味道!注意蠔油、醬油用量,鈉含量較高。可選擇薄鹽蠔油,醬汁不要收太濃或勾芡太厚,減少負擔。新鮮鮑片的脆嫩口感搭配濃郁蠔油香,非常受歡迎。這道「鮑魚料理食譜」很適合入門者嘗試。
家常暖心食譜:輕鬆美味零負擔
-
鮮鮑魚雞湯 (溫潤滋補)
- 材料:新鮮鮑魚處理乾淨(連殼或不連殼皆可)、雞腿或雞塊(去皮減油)、薑片、紅棗(去核)、枸杞、米酒少許、水。
- 做法:
- 雞肉汆燙去血水洗淨。
- 所有材料(除枸杞)放入湯鍋,加水淹過食材。
- 大火煮滾後撇浮沫,轉小火蓋鍋蓋慢燉1-1.5小時。
- 起鍋前10分鐘放入枸杞。
- 加少許鹽調味即可(也可不加,享受原味)。
- 營養師點評: 天冷或身體虛弱時最適合!結合了鮑魚營養和雞肉的優質蛋白質與膠質。紅棗枸杞增添自然甜味和營養素。湯頭清甜鮮美,鮑魚肉嫩彈牙。去皮雞肉減少飽和脂肪攝取,更健康。
-
罐頭鮑魚燴豆腐 (平價奢華感)
- 材料:罐頭鮑魚(原隻或切片)、嫩豆腐(或雞蛋豆腐)切塊、蔥花、薑末、蒜末;蠔油(或用罐頭鮑魚汁替代部分)、醬油、糖、米酒、太白粉水。
- 做法:
- 豆腐塊用少許油小火煎至表面微金黃(定型不易碎)。
- 熱鍋冷油爆香薑末蒜末。
- 加入罐頭鮑魚(連汁)稍煮(如果是原隻可切片)。
- 加入適量水或高湯、蠔油、少許醬油、一點糖調味煮開。
- 放入煎好的豆腐塊,小心翻動讓豆腐裹上醬汁,煮約2-3分鐘讓豆腐入味。
- 用太白粉水勾薄芡。
- 撒上蔥花即可。
- 營養師點評: 快速方便的家常菜。罐頭鮑魚提供風味和部分營養,豆腐補充大豆蛋白和鈣質。重點是利用罐頭原汁減少蠔油用量,控制鈉攝取。口感軟嫩鮮香,適合全家大小。
省錢創意料理:物盡其用不浪費
- 鮑魚邊肉/小鮑魚炒飯 (鮮味升級)
- 材料:鮑魚邊肉(處理乾鮑或新鮮鮑的邊角料)或小鮑魚切丁、隔夜冷飯、雞蛋、蔥花、蒜末;醬油、鹽、白胡椒粉。
- 做法:
- 鮑魚邊肉/丁用少許醬油抓醃一下。
- 雞蛋打散,熱鍋冷油先炒成塊狀盛起。
- 原鍋再加點油,爆香蒜末,放入鮑魚丁炒香。
- 加入冷飯,用鍋鏟壓散翻炒均勻。
- 淋入適量醬油(沿鍋邊淋下香氣更足)、少許鹽、白胡椒粉調味。
- 加入炒好的雞蛋塊、蔥花,快速翻炒均勻即可。
- 營養師點評: 絕不浪費食材!鮑魚邊肉通常較韌,切丁炒飯反而增添口感。鮑魚的鮮味融入米飯中,平凡的炒飯瞬間升級。利用隔夜飯更粒粒分明。簡單快速又有營養的一餐。
鮑魚如何挑選:營養師教你避開地雷,買到超值好貨
花了大錢,結果買到劣質鮑魚,那種心痛感我懂!不論是乾鮑、鮮鮑還是罐頭鮑,「鮑魚如何挑選」絕對是門大學問。在市場打滾多年,看過太多「以次充好」的手法(自己也繳過學費…),今天就以營養師的專業視角,加上一點消費者經驗,教你用最務實的方法挑到好貨,把錢花在刀口上,買到貨真價實的鮑魚營養!
挑選新鮮鮑魚/活九孔:活力是關鍵 買新鮮貨,首重「鮮度」!新鮮鮑魚的營養價值和風味都是最佳的。
-
看活力 (最重要!):
- 活體九孔/鮑魚: 一定要選緊吸附在石頭或水族箱壁上的!用手輕輕碰觸它的邊緣肉,它應該會立刻緊縮反應(動作快,肉質會明顯內縮)。如果反應遲鈍,甚至一碰就掉下來鬆垮垮的,絕對NG!表示活力差,鮮度不佳。
- 冰鮮鮑魚 (已離水處理過): 肉質應該呈現飽滿、緊實、有彈性的狀態。按壓下去會感覺有阻力,放開後能迅速回彈。如果按下去軟趴趴、有凹陷甚至出水,絕對不要買!顏色應該是健康的米白色、淺褐色或帶點綠色(視品種),避免過於死白(可能泡藥水)或發黃發灰(不新鮮)。
-
聞氣味: 新鮮的鮑魚聞起來應該只有淡淡的海水鹹味或清新的海洋氣息。如果有明顯的魚腥味、氨水味、腐臭味,無論價格多便宜都請直接跳過!這是最直接判斷變質的方法。記得湊近聞聞看。
-
看外形:
- 肉質飽滿: 肉體應該豐厚,邊緣裙邊完整無破損。
- 表面光澤: 肉表面應有自然濕潤的光澤,不能乾癟或黯淡無光。
- 殼的狀態 (帶殼購買時): 殼體應完整無大裂痕(細小刮痕難免),內緣的珍珠層(俗稱「唇邊」)應有光澤。殼上附著物多是正常現象(表示是天然環境成長)。
挑選乾鮑:眼觀、手摸、鼻聞的藝術 乾鮑挑選學問最深,價差也最大。學好「鮑魚如何挑選」乾鮑,才不會當冤大頭:
-
看外形:
- 珠心飽滿凸起: 這是頂級乾鮑的重要特徵!鮑魚中間厚實拱起像小山丘(尤其網鮑、吉品鮑),表示生長水域好、肉質豐厚。
- 邊緣清晰完整: 裙邊應完整無明顯破損,毛刺(邊緣小突起)清晰可見(不同品種毛刺形狀不同)。邊緣破損嚴重的通常是次級品或處理不當。
- 腰線彎曲自然: 側面看,鮑魚的「腰部」應呈現自然的彎曲弧度(像元寶型),過於扁平或形狀不規則的較次級。
- 色澤自然溫潤: 頂級乾鮑顏色通常是深咖啡色(吉品)、金黃色(網鮑)或黃褐色(禾麻),表面有自然的豬肝色紋理(行話稱「魚卵紋」或「珠粒紋」),光線下看有深淺層次。避免顏色過於死黑(可能染色或次品)、過於均勻或慘白(處理不佳或漂白)。這裡真的要小心,有些劣質品會染色讓表面顏色更深。
- 通透感 (燈光透檢): 高級乾鮑在強光照射下,邊緣較薄處會呈現半通透的琥珀色或深紅色,且能看到內部結構(紋理清晰),肉質厚實的中心不透光。如果完全不透光且死黑一片,或顏色渾濁,品質通常較差。
-
摸質地:
- 乾爽結實: 好的乾鮑摸起來應該完全乾燥、質地堅硬結實,有沉甸甸的感覺(表示肉厚實)。
- 避免「受潮」或「外乾內濕」: 摸起來表面有點黏或軟軟的,或者感覺內部有濕氣、不夠紮實,絕對不能買!這種容易發霉變質。我有次貪便宜買了感覺不夠硬的「特價品」,結果回家煮完發現中間有怪味,整鍋湯都毀了… 慘痛教訓!
-
聞氣味:
- 自然海味: 靠近聞,應該有濃郁但不刺鼻的海洋鹹香、類似瑤柱的甘香氣味(有人形容像「太陽曬過的海風味道」)。
- 拒絕對怪味: 若有油耗味、酸餿味、霉味或化學藥水味,就算外表再漂亮也絕對不能要!這通常是保存不當或處理過程有問題的跡象。記得深呼吸,仔細聞一聞。